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非金属建材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一)结合宏观经济数据与行业指标(如行业总产能、总产销量、总能耗、总排放量等)变化说明行业发展状况、公司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是否匹配,如公司情况与行业情况存在比较大差异,应当分析原因。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大范围的应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新农村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领域。水泥具有原材料分布广泛、硬度高、粘性强以及工程使用效能良好等特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水泥仍将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建筑材料。但目前国内水泥行业处于供大于求的总体状态,新投产能的释放进一步加剧供给侧总量严重超过标准情况,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随着城镇化、工业化逐步走向成熟,以及人口下降趋势,有效需求总量难以维持快速地增长。叠加能源、环保、碳排放等政策的挤压,水泥行业将承受很大下行压力。严控新增产能、出清低效产能、持续深化产业体系调整,将是水泥行业高水平发展的重点任务与路径。
报告期,公司从始至终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克服上述坏因带来的压力,以“低碳化、智能化、融合化、服务化”发展为引领,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对生产、采购、费用支出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管控,通过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实施集约化采购、加强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进行降本增效,有效压减各项费用开支;同时,公司以“客户导向、聚能升级”为经营理念,推进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巩固了核心区域的市场占有率,也保持了现金流健康稳定。
(二)报告期内对行业或者公司具体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国家行业管理体制、产业政策及主要法规等变动情况及其具体影响,并说明巳经或计划采取的应对措施。
1.2023年3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印发《关于逐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通知提出重点用能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分为先进值、准入值和限定值。其中先进值对标国内或国际同行业能效领先水平,原则上其取值应代表行业前 5%左右的能效水平;准入值是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等新增产能一定要满足的能效水平,原则上其取值应代表行业前 20%左右的能效水平;限定值是存量公司制作一定要达到的能效水平,应以淘汰特殊的比例的现有高耗能落后产能为取值原则,在基于节约能源改造的基础上淘汰20%左右的落后产品和产能。
2.2023年5月23日,工信部发布《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3年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技术和成套装备被列入目录中,其主要技术指标为成套技术装备满足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成套装备技术方面的要求,三废排放指标:废水零排放、废渣100%资源化利用、废气达标排放。
3.2023年 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关于做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通知提出进一步健全完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制度,明确绿证适合使用的范围,规范绿证核发,健全绿证交易,扩大绿电消费,完善绿证应用,实现绿证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的全覆盖,进一步发挥绿证在构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绿色低碳环境价值体系、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利用、引导全社会绿色消费等方面的作用,为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2023年8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绿色低碳先进的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通过实施绿色低碳先进的技术示范工程,一批示范项目落地实施,一批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若干有利于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政策、商业模式和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为重点领域降碳探索有效路径。
5.2023年 8月22日,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方案提出2023—2024年,建材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是:行业保持平稳增长,2023年和2024年,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5%、4%左右。水泥、玻璃、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15%,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准不断提升。
6.2023年10月1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水泥行业按照新版核算指南在“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填报数据,完成2022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编制工作。
7.2023年12月28日,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工业公司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0%,工业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3 年下降13%左右,大宗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率超过57%。
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节能、减排、降碳与数智化改造等工作,全方面提高公司生产能效和智能化水准。公司作为国内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开拓者,积极地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业务,提升服务能力,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保障;公司研究并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成立双碳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及原燃料替代等降低碳排放强度,开展低碳发展研究,加强低碳科学技术创新,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三)针对周期性非金属建材产品(主要指水泥、建筑石材、石灰、石膏及相关制品、玻璃、混凝土等产品,下同),应当披露所在细分行业或者基本的产品区域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状况、公司的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与劣势等情况。
公司在水泥行业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中国第一桶水泥、第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国产示范线均来自公司。公司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水泥制造商,主要市场覆盖京津冀、陕西、东北、内蒙古、山西、重庆等13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水泥生产的基本工艺先进,定制化服务及保供能力强,有着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与品牌优势,始终处于核心区域市场的引领地位。报告期内,各区域的市场情况如下:
京津冀区域:公司熟料产能占京津冀区域总产能的50%,产能分布均衡,区位优势显著,保供能力极强,同时企业重视技术升级,成本控制能力强,产品质量为行业标杆,处于区域市场行业引领地位。2023年,该区域需求偏弱导致行业信心不足,价格下行明显,公司积极主动把握市场节奏,持续巩固市场占有率,优化渠道和产品结构,进一步夯实市场基础。
山西区域:公司一直在优化产业布局,产能规模位居区域第一,产品结构完善,差异化竞争力较强,报告期内,该区域所属企业新增矿山资源储量,矿山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与产品质量优势、成本优势、品牌优势合力巩固公司在该区域的行业引领地位。2023年,该区域的市场需求基本稳定,公司严格执行错峰政策,维护行业秩序。
陕西区域:公司的产能主要位于关中区域,布局咸阳、宝鸡、铜川等地,辐射整个关中市场,公司在区域内水泥及骨料产能规模领先,在区位、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盈利能力较强。2023年,该区域市场供需矛盾突显,价格下行,公司优化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深化战略客户合作,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维持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
东三省区域:公司借磐石产业园加强完善产业链布局,依托合理的产能布局,以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为核心积极向外围市场辐射。2023年,该区域需求有一定回暖,公司充分的发挥成本、质量等优势,夯实客户基础,同时以精益营销为目标一直在优化销售经营渠道及产品布局,销量同比增长。
内蒙古区域:公司在内蒙古区域有石灰石熟料及电石渣熟料生产线,企业布局合理,在中西部地区产能规模位居第一,处于行业领头羊,且公司所属企业电石渣熟料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低,竞争力强。2023年,因省外输出渠道受阻,该区域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公司积极执行各项错峰政策,持续深化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加强地销及工程市场布局,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重庆区域:公司所属企业围绕重庆主城、渝西核心市场布局,向外辐射四川东部、南部地区,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区位优势、品牌优势。2023年,该区域供需失衡,产销矛盾没办法得到有效缓解,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因地施策,优化产品结构,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同时随着产业链布局逐步完善,市场竞争力得到一定效果提升。
(四)结合披露的宏观环境、行业特性、消费需求及原材料等信息,详细说明公司生产经营所处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等特征。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用途广泛,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尚无成熟的广泛使用的替代品。水泥行业属于投资拉动型的行业,其需求主要来自基建、房地产开发、农村建设,因此水泥行业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紧密相关。目前水泥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有效需求不足,行业已进入一个以减量、分化、整合为特征的深度调整期。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在今后一个时期,水泥行业将进入加快低效产能退出、深化结构调整的周期。
水泥行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由于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北方冬季、南方雨季影响施工环境致使需求减少,属于水泥行业的淡季,销量相对下降。公司及所属子公司主要处于北方地区,受季节影响,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为公司的销售淡季,公司的经营业绩呈季节性波动。
水泥企业一般选址于靠近石灰石资源的地区,在地理位置布局上受到局限,另外,由于水泥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单价低,消化运输成本的能力较弱,具有一定的运输半径,公路运输经济半径一般不超过200公里,铁路运输经济半径一般在200-400公里,水路运输经济半径一般在600-1000公里。受石灰石资源和运输成本的制约,水泥产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五)主要产销模式,并列表说明不同销售区域或者细分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等经营性指标情况,并披露该等指标的同比变动情况,以及在主要销售区域或者细分产品的毛利率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公司产销模式以自产自销为主,根据销售对象的不同,建立了以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营销体系,并实施线上电商销售。
(六)针对周期性非金属建材产品,应当披露相关产品的产能、产能利用率、成品率(如适用),以及在建产能及其投资建设情况等。鼓励公司结合市场供求情况,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下一年度的产能利用率调整计划。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熟料产能1.10亿吨,2023年度产能发挥率约67.68%;水泥产能1.76亿吨,2023年度产能发挥率约53.29%;骨料产能7200万吨,2023年度产能发挥率约57.59%(以上为统计口径计算)。
(七)主要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及其供应情况,报告期内主要原材科和能源的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应当披露其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公司主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石灰石、冶金废渣与电厂排废,其中石灰石主要由公司自有矿山供应,少部分外采石灰石价格基本平稳;冶金废渣与电厂排废由各区域、企业向周边电厂、钢铁厂采购,受需求降低影响价格大幅下降。
公司主要能源为煤炭与电力,报告期内,煤炭市场供求矛盾有所缓解,煤炭价格同比降低,加之公司充分发挥集采规模优势,煤炭采购成本同比下降超过 20%;外购电价格同比基本持平,公司进一步推进节电项目,节约用电800多万度。
公司及子公司的主要业务为生产和销售水泥熟料、各类硅酸盐水泥和与水泥相关的建材产品,同时涵盖砂石骨料、环保、矿粉、外加剂等产业(业务)。
公司是国家重点支持水泥结构调整的12家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水泥生产厂商。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年熟料产能1.10亿吨,水泥产能1.76亿吨,骨料产能7200万吨,主要市场覆盖河北、北京、天津、陕西、山西、内蒙古、吉林、重庆、河南等 13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司在北方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市场之间的竞争优势明显,水泥产能位列国内水泥制造企业第三名。
公司以“盾石”、“BBMG”和“金隅”牌硅酸盐水泥为主导产品,广泛应用于市政项目、基建工程及房地产市场。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开发生产差异化、定制化的缓凝、中低热、抗硫酸盐等特种水泥,应用于水利、机场、核电、油田等不同场景。
公司以“信用、责任、尊重”为核心价值观,以高质量发展和精益化运营管理为主题、主线,通过管理架构的持续完善和运营模式的不断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司根据所处行业、发展阶段、业务规模和地理位置等特点,构建了“总部—区域—企业”三级运营管控模式,以总部为投资中心和战略管控中心、区域为效益实现中心、企业为生产制造和成本费用控制中心。按照业务分布,公司共划分14个管理区域及13个营销公司,目前正在实施区域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开展统一大市场体制机制改革,对区域营销公司组织设置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规范区域性管理部门设置,进一步明晰总部、区域、企业的职责定位,不断提高区域统筹能力,实现公司经营管理体系高效运转,提升整体管理效能。
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为水泥及熟料的生产和销售、危废固废处置、骨料的生产和销售。
报告期内,受市场有效需求偏弱影响,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成本费用下降难以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水泥及熟料综合毛利率8.89%,同比下降11.06个百分点,骨料毛利率45.21%,同比上升5.82个百分点,协同处置毛利率35.05%,同比下降5.16个百分点。
公司深耕水泥主业,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经过 40多年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公司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水泥产业集团,熟料产能1.10亿吨、水泥产能1.76亿吨,公司水泥熟料生产线规模合理,运行质量高,生产线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所布局的区域形成了规模上的比较优势并拥有接续保供大工程、大客户的能力。公司所属水泥及砂石骨料企业均靠近公司自备的石灰石及骨料矿山,报告期内新增石灰石资源储备 6.91亿吨,丰富的矿山资源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骨料生产线,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骨料产能达 7200万吨,危固废处置能力超过 540万吨/年,公司以产业集群方式打造包含水泥熟料生产线及骨料、协同处置、资源综合利用等上下游设施的循环经济园区,在产能规模、产业区域化布局和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布局上构成了独特竞争优势。
作为国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开创者,公司持续推进技术攻关、新成果应用,重视技术创新的实际应用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近年来,公司以新型低碳熟料为切入点,完成高贝利特熟料工业化试生产,实现阶段性量产和工程应用。公司现有发明专利168项,实用新型专利1842项,外观设计5项,荣获省部级(含一级协会)以上科技奖89项,作为主编单位参与4项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编制。
公司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主动落实“双碳”战略,积极开展熟料生产线节能降耗改造,全部产品综合能耗满足国家标准要求,部分生产线产品能耗水平达到一级标准;低碳、无碳原材料使用量稳步提升,原燃料替代率不断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累计达到35家、国家级绿色矿山24家、省级绿色矿山23家,公司所有规模以上生产矿山均已达到省级及以上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公司坚持数智化赋能,围绕数字化转型整体布局规划,上线运行财务共享中心、设备运维管理平台、远程视频安全监控、阳光采购平台及电子采购商城,不断创新数字化管理新模式。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3家国家级智能工厂,6家企业7个场景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家企业荣获国家5G工厂称号,9家企业获评省级、行业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公司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领航”企业,成为行业唯一数字化转型成功入围的水泥集团。
公司根据所处行业、发展阶段、业务规模和地理位置等特点,构建了“总部—区域—企业”三级运营管控模式,以总部为投资中心和战略管控中心、区域为效益实现中心、企业为生产制造和成本费用控制中心,各级运营主体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协调运转,整体管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公司紧紧围绕“客户导向、聚能升级”的经营理念,以“管理效益提升”为主题,持续优化“培优”机制,系统推进“六精管理”,通过精准布局、精益运营、精细管理、精干用人、精工品质、精致服务,全方位提升经营和管理质量,确保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公司“盾石”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BBMG”“金隅”具有较高客户知名度、认可度与美誉度,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人民大会堂、奥运场馆、中国尊等标志性建筑以及京港澳高速、京沪高铁(601816)、大兴机场、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为水泥工业进步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民族工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坚持推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立足于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多通道的职业发展规划、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选拔晋升机制,不断拓宽人才发展路径;深入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扩大投入、开放引才、精心育才、用心留才,大胆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秀的年轻干部队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35亿元,同比下降18.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8亿元。
2023年,水泥行业遭遇了严重挑战,价格深度下跌,行业整体效益大幅下降,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一高双赢三统筹”工作要求,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实现了稳健运营。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营销管理,稳定了核心市场。公司通过加强资源调配、跨区域联动、优化整合内部机构等举措,针对市场形势和各区域特点,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精耕本地市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深化“客户导向、聚能升级”,持续打造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推进服务升级;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维护行业生态,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品牌能力建设,守牢质量生命线,打造一流的产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持续实现降本增效。稳妥推进节能、提效改造及节能技术、装备应用,生料、熟料、水泥分步电耗及熟料标煤耗持续降低,生产运行质量持续提升;发挥集采规模优势,优化采购渠道,长协煤和中低热值煤使用比例稳步提升,有效降控采购成本;推进资金精细化动态管控,持续优化债务结构,有效降控融资成本。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创新成果转化,成功打造了传统制造业向生产型服务业、服务型制造业转型的标杆;通过原燃材料替代、工艺技术改造、数智化赋能等路径,实现从源头、过程到终端全链条降碳;公司熟料生产线单位综合能耗均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加快信息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战略引领,夯实发展基础。公司资源增储实现新突破,全年新增矿山资源储量6.91亿吨,逐步补齐资源短板;新增骨料产能1000万吨,10万吨新型醇胺及产业化项目实现开工建设,产业链协同发展稳步推进;新能源布局有序推进,6家企业15.37MW光伏项目实现并网并发电;积极拓展“公转铁”及网络货运,实现运载量的稳步提升。
水泥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新农村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领域。同时,由于水泥具有原材料分布广泛、硬度高、粘性强以及工程使用效能良好等特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水泥仍将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建筑材料。
与水泥需求密切相关的房地产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加之工业化、城镇化逐步进入成熟阶段,人口总量下降,有效需求的不足使得产能过剩问题更加凸显,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加之实施错峰生产等通常的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供需失衡,水泥行业进入了一个以减量、分化、整合为特征的深度调整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耗及碳排放双控政策要求下,加快行业低效产能切实有效地出清,实施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和数智化转型是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4年,国家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统筹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把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有机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市场信心、国内消费和投资有望逐步恢复,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将对水泥需求形成一定支撑,中央财政万亿国债有望在部分地区形成一定实物量。
随着水泥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头部企业的品牌效应与规模优势将持续放大,整合步伐将加快,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北方水泥行业龙头企业,拥有规模、布局、资源、技术、装备、管理和人才优势,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推进行业并购整合、产能置换,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加快低碳园区和智能工厂建设,构建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
2024年,公司将以“效益提升”为核心工作,聚焦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和战略发展赋能,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数智化转型,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全力以赴打赢效益提升翻身仗,计划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0亿元。
(1)聚焦任务目标,强化营销赋能,提升市场牵引力。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行业生态实现平衡共赢,促进价格回归理性;加强品牌和渠道建设,强化与重点工程、战略客户的深度合作,同时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改善客户体验,提升服务价值;积极开发推广油井、核电、机场、深水等不同场景的特种水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2)聚焦精益管理,强化运营赋能,提升综合竞争力。持续完善“培优”工作机制,强化经营对标管理,打造一流企业;构建以精益生产为核心的精益运营管理体系,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强化战略采购,发挥采购规模优势,进一步控降采购成本。
(3)聚焦产业布局,强化战略赋能,提升发展支撑力。围绕重点区域,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产能结构,形成竞争合力;稳步推进矿山资源获取工作,补足发展后劲,增强可持续发展保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水泥向上下游延伸,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密切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国家的投资机会,优先筹划在非洲南部布局产能,力争实现海外发展新突破,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4)聚焦动能转换,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内生动力。坚持技术创新,进一步推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营的深度融合,深入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高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主动落实“双碳”战略,采取工艺升级、能源替代、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实现污染物和碳排放双降;推进业财融合、设备诊断、物流服务、IT运维等共享模式,促进企业智能化生产、规模化定制及服务化延伸。
公司所处水泥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密切相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场等因素对公司发展影响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及经济增长放缓,将对公司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对影响水泥行业需求的相关政策及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营销策略,降低单一、局部市场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
随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地方的相应政策持续发力,水泥行业受到落后产能加速淘汰、煤电减量、碳排放双控、运输结构调整等产业政策的多重冲击,公司业绩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行业动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低碳化、高端化迈进,积极探索节能减排降碳的新举措,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通过产能置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原燃料替代率等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推进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应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煤炭和电力成本在熟料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尽管报告期内煤炭价格同比回落,但不排除未来上涨的可能,若煤炭价格上涨,但由此造成的成本上涨无法传导至产品价格,则会对公司盈利产生一定影响。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持续关注原燃材料市场供求变化以及国家调控政策,深化与大型煤企的战略合作,深度推进采购集约化管理,扩大集采优势,煤炭集采以定矿直采为基础,优化采购渠道,最大程度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原燃材料质量;加强生产端精细化管理,全方位推动节能降耗,不断优化煤、电消耗指标,降低煤、电使用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公司主要产能集中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连续或不定期的环保限产和错峰停产对水泥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充分的发挥大企业优势和规模效应,提前进行熟料储备和区域间熟料调拨等计划和部署,确保满足市场合理需求;同时,公司在错峰生产改善供需关系的背景下,提前谋划制定营销策略,紧密跟踪市场启动情况,及时调整水泥销售价格,保证公司利益最大化。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冀东水泥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京沪高铁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